作者:王蓓蓓
|
来源:【临安新闻网】
|
添加日期:2011.09.21
|
高山蔬菜俏 花海美如画 茶叶香飘远
高虹镇:特色农业铺就五彩“农耕图”
|
木公山蔬菜基地 |
|
|
高山蔬菜 |
|
|
蝴蝶兰种植 |
|
|
一品红种植 |
|
|
高虹镇出产的精品茶叶——天目香雪 |
|
虽然已到9月下旬,初秋的寒意渐渐升起,而高虹镇的农业产业还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场景。近日记者走访了高虹镇各大农业基地,欣赏、见识了高山上的菜园子和花圃,品尝了野茶的芬芳,无论花果还是茶叶都让高虹的农业散发着无限魅力。
“无农不稳”,对于高虹镇来说,“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”的名声已经打响,工业发展的优势与成果已然显现,在提升工业强镇,打造省级中心镇的道路上,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,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培育名优特色农产品,加快农业产业提升,成为该镇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可喜的是,在高虹人的努力下,该镇的特色农业发展驶入了“快车道”,一幅促农增收和谐发展,展现“绿色家园、富丽山村”风采的五彩“农耕图”正在高虹镇的青山绿水间铺就开来……
蔬菜高山种 微蓄微灌结良果
9月,其他地方的季节性蔬菜都已淡出市场,而高虹镇龙上村木公山自然村的蔬菜基地却仍然可见翠绿的黄瓜、红扑扑的番茄、泛着紫红色光泽的茄子……五颜六色的蔬菜生长得很旺盛。
木公山距高虹集镇17公里,是该镇西北最偏僻的一个村,海拔700—800米,区域面积8.8平方公里,土地肥沃,气候温润。在这个总农户237户,735人常住人口的村庄,蔬菜种植面积1047亩,蔬菜年生产总量2600吨,产值500余万元。
该村支部委员杜世校告诉记者,高山蔬菜就是打了个时间差,利用这个时间差,加上高山无公害这个牌子,市场很大。而且木公山237户菜农组成的“临安市木公山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”,以基地为依托,对农户采取‘统一农业投入品、统一生产技术、统一质量标准、统一检测服务、统一品牌包装’的‘五统一’管理,提高了经营服务的运作能力。基地主产的山地四季豆、番茄、小辣椒、茄子、黄瓜等蔬菜产品畅销上海、杭州、南京、苏州等大中城市,深得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,成为临安市最具规模效益高山蔬菜示范基地。“杭州等不少农贸市场不仅减免木公山的“天目山”牌高山蔬菜的入场费,还设置销售专区。”
而木公山蔬菜有这样的“面子”,不得不提到一个“大功臣”——微蓄微灌。由于山地区域性、季节性、资源性缺水,高山蔬菜因旱欠收或绝收现象时有发生,生产效益也时好时差,水瓶颈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经济发展。从上世纪90年代起,木公山就开始积极参与开展山地蔬菜“微蓄微灌”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实践,变旱地为宝地,栽培的番茄果形整齐、着色均匀有光泽,四季豆豆荚光滑饱满、条直均匀、品质鲜嫩。同时,还引进了津优系黄瓜、红花四季豆等新品种和番茄嫁接栽培等新技术,新建150亩野生药材基地,加快高山蔬菜产业的提升。
市农技中心农作站副站长王高林告诉记者,木公山昼夜温差大,土壤肥沃,山地资源丰富,种植的蔬菜品质好,木公山农民种植高山蔬菜的历史也较久。而“微蓄微灌”技术成本低,成效显著,目前木公山蔬菜基地已经80%应用了这项技术,取得了很好的成效,也为蔬菜种植户实现了稳定增收。
花香引人来 花农鼓荷包
高虹镇大山村林家塘自然村是我市有名的高山花卉反季节种植基地,秋天的脚步带走夏天的“盛装”,而这里却仍是一片花的海洋。蝴蝶兰、大花蕙兰、一品红争相怒放,初秋的林家塘美不胜收。
林家塘位于高虹镇最北面,与安吉接壤,平均海拔800米,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,112户农户,374人,面积6平方公里,有山林面积8860亩,村庄四周环山,空气清新宜人。
来自杭州一个花卉市场的经营户陈建对记者说,8、9月节假日多,像一品红、蟹爪兰等鲜花是节庆装饰的“宠儿”,市场需求量非常大。但这些花的自然开花期一般都在10、11月,为了“催花”,像他们这样的很多花卉经营户就在6、7月份把花移栽到林家塘。林家塘的温度比外面要低5—6度,是个天然的“空调房”,非常适宜鲜花生长。“还有最可贵的一点是,这里的老百姓已经种了十几年的花了,有经验,又细心、勤劳,我们都很放心把花交给他们。”
林家塘原是临安最偏远最落后的山村之一,村民们只能靠山上的毛竹、笋干卖一点钱。而自从高山花卉反季节种植越搞越火,老百姓的荷包也渐渐鼓起来了。花农林连山拥有10个鲜花大棚,每年6—9月靠种植蟹爪兰简简单单就有3万元的收入,比种植其他作物明显收益要高。
而作为一个村的“领头羊”,大山村村书记林晓宝把目光看向了花卉以外。依托花卉基地以及林家塘金钱松保护区,大山村将逐步发展特色规模农业和休闲体验相结合的农业观光园区。而近年来,林家塘在这方面的潜力已经显现,每年7—9月,鲜花上山“避暑”的同时,也吸引了很多上海、江苏、杭州以及临安本地的游客上山避暑度假,双休日可达到400多人次。林家塘的“农家乐”也因此快速发展起来,目前共有18户人家办起了“农家乐”,床位有百余张。
农技中心花卉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临安高山多,条件得天独厚,非常适宜一些花卉来“度夏避暑”。如今的林家塘有如一个“范本”,已经发展成为临安市高山花卉第一村,人均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,花卉产业的收入占村里年人均收入的60%以上,延伸出来的附属产业也大有作为。
茶叶泡出花香 引来众人品尝
在高虹镇新德村,茶叶成为了当地最重要的经济。高虹的茶叶龙头企业——临安香雪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努力,发展茶叶基地1280亩,生产加工覆盖茶园5000亩,涉及农户1200户,占地3000平方米的新茶厂年底将完工。广销国内各大中城市,并在香港、新加坡等地推广品牌,并获得商标注册。
十几年前,临安香雪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妙火偶然发现不同的茶种,香气也会不同,于是便跑遍临安大小茶山,从品种上下手来研发新的名优茶。从茶树的移栽到茶树的挑选筛选需要15个月,从筛选到种植又要12个月的时间,而一个茶种的形成更需要10年左右。就这样,经过十几年不停的对比筛选、研究试验,终于在2006年研制出了纯天然的花香型茶叶。他把这种不在茶叶里添加任何花香味而让茶叶自然散发出一种“花香”型的茶叶取名为“天目香雪”。
在镇里大力扶持下,唐妙火不断革新生产加工技术,使得“天目香雪”一经上市就博得了广大茶客的青睐,订单雪片似地飞向他的茶厂。“天目香雪”也因此获得了2006北京马连道第六届茶叶暨浙江绿色茶博会金奖,生产工艺获得了国家专利。“天目香雪”不仅可用春茶制作,一年四季的茶叶都可以制作,而且一年四季一个价,大大提高了茶叶产量和产值,填补了国内夏秋茶制作名优茶的空白。后又自主研发完成炒青类绿茶初制加工干燥成形工艺、茶叶芳香油提取工艺、曲毫型茶叶加工热风干燥成形、天然花香型龙井茶加工工艺等新技术。
而除了花香型茶叶,高虹还有一款原生态野茶产品——山顶野茶。几年前,唐妙火发现石门片3个村的高山上有大面积荒芜的野生茶园,野生茶是一种纯自然、无任何污染的茶叶,加上海拔高、云雾多,气候相对低,茶叶的色泽青翠、肉质较厚。于是就在野生茶上做起了文章,想方设法在加工制作上下功夫,通过努力,当年所研制的“山顶野茶”在2009年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科学发展促和谐,经贸交流促发展会议上作为指定用茶。
对于高虹茶叶的“独辟蹊径”,市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丁洁平说,“香雪”、“野茶”等产品定位理念新,符合大众需求,并且还实现多品种茶叶多种经营,让四季均能产茶。“新茶上市时间早,采收期长,茶叶产品多样,不仅仅给企业带来收益,也开辟出一条助农增收的道路。”
|